诸肢节疼痛(1),身体尩羸(2),脚肿如脱(3),头眩短气,温温欲吐(4),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(5)。桂枝芍药知母汤方桂枝四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 麻黄二两 生姜五两 白术五两 知母四两 防风四两 附子二枚。炮上九味,以水七升,煮取二升,温服七合,日三服。
继续讲金匮药理方论。 【诸肢节疼痛,身体尪羸,脚肿如脱,头眩短气,温温欲吐,桂枝芍药知母汤主之。】这句话是论述历节病的临床表现以及治疗。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方剂在经方当中是很特殊的存在,大家对它的方证有很大分歧,历来多数注家以方测证,认为是“湿热”为病或寒湿化热所致,比如尤在泾。现在统编教材也认为是“风寒湿外袭,渐次化热伤阴,治以桂枝芍药知母汤,祛风除湿,温经散寒,滋阴清热”。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一位很有名的同道是如何分析这个方剂的。【我们来看此方的组成:防风、桂枝、生姜、白术、赤芍、甘草、知母、炮附子、麻黄。这里的附子是经过炮制后的药材,毒性会大大降低。这张方子,也可以看作是桂枝汤变化而来,桂枝、芍药、甘草、大枣、生姜。方子中的麻黄、桂枝、附子、生姜四味药组成了一个强大、强力的先遣队,对骨缝、关节深处的寒邪发起进攻,毫不留情。一点都不会放过,全部给它搜刮出来。而附子和桂枝除了这个搜刮的任务以外,还有个特殊的任务,就是去壮肾阳,修复关节因常年的寒邪入侵,而造成的损伤。附子和桂枝配合就像两个大网,调动身体的阳气,对寒气发起进攻。而麻黄则是可以打开身体的毛孔,清理被搜刮出来的寒邪的“尸体”。生姜也更像是在战后检查战场的士兵,“装死”的寒邪,都逃不过生姜的双眼。解决了寒邪,还有风、湿二邪的存在,这里桂枝和附子就需要白术的帮忙,白术能够提高桂枝、附子的温、热性,这样就能够在湿邪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,消灭它。而防风有个称号叫“能除诸风”,不但可以抵御体外的风邪来犯,还能把体内的风邪赶出去;这个风药的精妙在于还能除湿,就像在通风的地方吹干的衣服。而白芍则是收敛的作用,不让麻黄桂枝的药性用太快,太猛,免得伤到身体。知母则是清热、化热。甘草是个老好人,用来调和各个药材之间的矛盾,不让药方起内讧。以上就是桂枝芍药知母汤的方解,先搜刮寒邪,顺带收拾湿邪,最后清理风邪,再对身体进行进补。】大家看是不是分析的头头是道,把每一味药的药理作用具象化,大家也容易理解。但负责任的告诉大家,这都是一堆废话,要是按照这个思路学中医,永远搞不懂。个人观点来说,桂枝芍药知母汤是个清热利湿的方剂。之前我们讲过炎症的病理变化,最重要的就是渗出。夏天被蚊子叮了一下,皮肤会红肿,这就是发炎。此时血管扩张,血浆从血管渗出,进入组织间隙,局部组织充血水肿,这属于很轻微的炎症,容易消退。平时把脚踝扭了,是不是也会肿,刚扭伤之后,咱们用冷水浸泡或者是敷冰块,目的就是为了不让局部血管扩张,减少组织液渗出;后期的时候用热水敷,目的是扩张血管,加速组织液回流,让水肿吸收的更快。再以滑囊炎为例,当滑囊受到过分的摩擦或压迫时,滑囊发生轻度的炎症反应,滑液分泌增多,同时有液体渗出,使滑囊膨大,在急性期囊内积液为血性,以后呈黄色,至慢性期则为正常粘液。如果急性期组织创伤没有及时修复,就成了慢性炎症,此时囊壁水肿、增生肥厚、纤维化、钙质沉着,影响关节功能。这个组织慢慢失去活性和正常生理功能了。这个过程叫慢性炎症纤维化,没有印象的读者再回顾一下阳和汤那几期节目。再来说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方剂,它是治表证还是治里证?明显是表证。这个表证指的是病灶部位在关节处。具体来说是促进关节炎症分泌物吸收;再具体说,促进囊肿和积液吸收。用于急性期和亚急性期,也就是说病灶部位纤维化程度比较轻,把积液排出以后,还能恢复正常生理功能。再来看这个方剂配伍:防风、桂枝、生姜、白术、赤芍、甘草、知母、炮附子、麻黄。这是个桂枝汤类方吗?其实不是,这个方剂与真武汤是同样的思路。刚才讲了,这个方剂的药理作用是促进关节积液和囊肿吸收,本身就是一个消炎清热的过程,炎症减退了,炎症分泌物才能被吸收嘛。桂枝、防风、麻黄都是解表药,所谓的解表就是扩张体表血管,让血液往体表走,血管扩张起来了,血管壁通透性升高,积液被血液和淋巴重新吸收,参与正常体液代谢。麻黄和白术这对药,如果是1:1配比,麻烦能发汗解表,如果是1:2以上,不解表,水是往下走,通过小便排出。芍药和知母,本身就有抗炎清热作用,这个作用的具体表现就是促进炎症分泌物吸收,减轻红肿热痛。这两对药,你说它有利水作用吗?其实没有,因为药效并不作用在肾脏,它是作用在关节,让关节腔里的积液能被吸收代谢出去。甘草,它的确能起到缓释作用,但更多的是具有类皮质激素的消炎镇痛作用。附子,个人观点来说,这就是一味强心药。这个方剂,患者不一定有什么阳虚证,但还是用了附子,为什么?还是加强心脏作用,让血液循环的更快,这样炎症分泌物才能吸收代谢的快。也就是说附子的止痛消炎作用,是通过加强心脏功能,加快炎症分泌物吸收来达成的。现在再结合临床来看,桂枝芍药知母汤这个方剂多用于类风湿关节炎和痛风的治疗,为什么?类风湿关节炎的基本病理改变就是滑膜炎,痛风性关节炎的病理改变是尿酸盐晶体形成痛风结石,沉着在滑膜和关节软骨上,导致滑膜炎症。两者的病理改变都是滑膜炎。而滑膜炎又是什么?滑膜炎是由于滑膜的增生、肥厚、渗出增多出现关节周围的肿胀、疼痛,正常的关节有关节液营养关节,当关节液增多后就叫关节积液。二者的区别就是滑膜炎是关节积液形成的基础。无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滑膜炎,当滑膜分泌增多后就成了关节积液。现在大家应该能想明白了,很多疾病的病因不同,但最终的病理改变是一样的,在关节处就是关节积液。很多方剂都有消炎止痛作用,但桂枝芍药知母汤不但能消炎还能促进积液吸收,把这一点想清楚了,临床上用这个方剂会更得心应手。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